内容摘要:
如何快速培养医生,对于多数门诊而言,都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今天笔者分享三个方案,希望可以给有需要的机构负责人一些帮助。
第一、规范诊疗流程。
对于经验尚浅的医生而言,理论知识如何快速与实践结合起来,除了观察练习之外,还需要一份规范的接诊流程指引。
流程设计中,除了诊疗部分需要细化规范之外,还可以将运营方面的需求也一并设计进去。
第二、每日门诊病例评审分享。
对于临床经验尚浅的年轻医生,想快速提升专业能力,每日的门诊病例评审分享至关重要。
由门诊的医疗主任/主管/院长负责,带领门诊医疗团队,每日下班前,将当日的接诊病例快速评审一遍。
对于其中典型的病例重点分享诊断及治疗经验,同时,对于年轻医生负责的病例,如果存在风险,也要及时指出,需要对客人进行再次治疗的也要及时邀约复诊进店进行重新治疗处理,规避因治疗引起的客诉风险。
此举贵在坚持,能够坚持一年的门诊,其机构医疗专业性的提升绝对远超同行。
当然,这种分享的效果快与慢,也是要看带头人的格局胸襟的,所以带头人的选择至关重要。
第三、以教代学。
很多机构都会安排年轻医生外出学习,但效果却越来越浮于形式。其实只需要做一个小的改变即可。
对于每次安排外出学习的医生,可以设置一个考核要求,就是学习回来后一周内,必须安排一次分享课。由外出学习的医生作为讲师,将学到的内容分享给门诊的医疗团队,过程中如果有错误,医疗带头人也可以及时指出更正。
讲一遍的效果,远大于学十遍。
基于此,机构其实可以设置常态化的学习分享课。
比如定向的给年轻医生指定要分享的课题内容,由年轻医生自己去查阅学习,并且将自己所学分享出来。
这种自主学习并分享的过程,对于年轻医生专业性的提升是非常迅速且有效的。
医疗专业性是口腔机构经营的基石,所以在其中投入再多精力都不为过,因为这是根基。
而且自己培养起来的医疗团队,远比外聘的要稳定,同时经历过此过程的,其价值观也与门诊有一致性,不会出现过度医疗或者欺客宰客的医生。
当然,人员流动是必然的,对此,机构负责人可以在主动接受的基础上做一些约束,降低流动性。
本文转载自网络,不对信息准确性负责,仅供参考,文字或图片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即删。
口腔诊所拓客咨询
Franchise application